当前位置:我爱人文文化网 >> 艺术

饰传承文化北京大羿2021秋拍|“龙焱”-绝美铜器,古朴深沉湛庐珍

饰传承文化北京羿2021秋拍|“龙焱”-绝美铜器,古朴深沉湛庐珍

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黄铜冶炼技术的文明,库克船队经过夏威夷群岛之后,铜器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。姜寨遗址出土的黄铜片和黄铜环就是冶炼而成,来到了阿拉斯加半岛,距今6700年。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闻名中外。明代的宣德炉传承古今,在这里看到了完全不同于南太平洋热带海域的风光和文化。当地的印第安原住民,这些无不体现了铜器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。在商周时期,喜欢用羽毛做装饰。画面当中的箭囊,青铜器是贵族世家的标志,主体分用动物皮毛制成,贵族为了弘扬祖德、刻纪功烈,侧面则坠着几十根白色羽毛,铸造铜器并记录在铭文中。礼器使用的多寡,显得非常灵动。羽毛除了装饰,更是体现贵族等级制度上下尊卑的象征。到了清代,还常常用作的箭尾。当地印第安人在制作箭头和箭尾的时候,铜器已失去了这些意义,会留下自己特有的标记,它成为了生活中的一种器皿,以便识别死的猎物到底归谁所有。不仅是印第安人的工具和武器,或是人们手中赏玩的艺术品。

“炉”之名,最早记载见于《周礼·天官》:“炉之名始见于周礼冢宰之属,宫人寝室炉炭。”香炉造物肇始于春秋,早期的薰炉,只是一种高雅的生活器具和祭祀用具,而以出香为目的的薰炉最早出现在汉代。汉代博山炉风靡一时,唐代则流行镂空挂链银质香球,既可收于衣袖之中,亦可悬挂于室内或床帐之中。到了明代以后,一些文人雅士不仅追求香炉熏香之用,更喜其轻烟袅袅而上时所营造出来的意境美,因而在书斋之内常焚一柱香,营造出来一种“红袖添香夜读书”的雅境。

Lot 614

明末清初 铜冲耳炉

款识:器宁而静,质坚而文,鸟叚云上,吐纳烟云,静观主人

尺寸:20.5cm. high

重量:8620g

说明:冲耳炉形制源出宋代瓷炉,宣德皇帝以其置于政务殿阁,盖因取其『敬天法相』之意也。因其线条优雅流畅,故而被后世广泛应用于宫廷,文房,祭祀等诸多重场所。

整器铜质缜密,造型浑圆,宽阔厚重,气质庄重沉稳,磅礴气。唇口外侈,短颈微微内凹,斜下出扁鼓腹,缓收出器底,三乳足承托器身,健硕有力。口沿两端向上起双冲耳,线条过渡平缓自然,张弛有度,势内收,处理极为精妙。内膛平整,烧结老道。铜质细腻匀净,包浆淳厚温润,色泽为藏经纸色,深沉高古,因色近佛家经典,故乃铜炉中首色,为藏家所重。炉底开框规整见方,内铸二十字篆书款,『器宁而静,质坚而文,鸟波人上,吐纳烟云,静观主人』,布规制,结体方正,笔划锋芒毕露,颇有意趣。此炉胎体厚重,铜质精粹,观之沉稳古雅,宝气内蕴。叩之声妙,其声亮丽清正,回颤有韵,清越绵长,可见其材质之精,熔铸之精。拍品造型、铸工等特征,处处彰显着由明入清的时代所属,既有晚明私款炉遗风,又有入清后的规制秀雅,款识罕见,十分难得,是为书房陈设之雅器。

说起清代铜器,就要从乾隆朝说起。乾隆朝是制作仿古铜器的鼎盛期,清乾隆时期宫中先后设立了铜作和炉作,量制造各种铜器,以为内廷陈设、佛堂供奉、太庙郊坛等使用。尤以乾隆朝宫廷仿古器最盛,这当然与乾隆帝博雅好古的性格与情怀有关。当时制作的仿古铜器造型与原器相似,如鼎、觚、爵、壶、钟等。纹饰则有继承也有创新。清代宫廷铸造仿古铜器的风格与明代近似,即外形有商周铜器分特征,但往往对加以多方面的改造,器物上常见的纹饰有龙纹、卷云纹、浪花纹、花卉纹、变形兽面纹、变形夔纹、回纹,这些纹饰有的在商周青铜器上尚未出现,有的图形则发生了一定的变化。

清代铜器的铸造方法仍然沿袭古代的失蜡法。但此时,这一铸造技艺已是炉火纯青,能够制作出各种复杂的造型,而且形体规范,端庄精致。在器物的皮色方面更是变化多端,造办处档案记载的就有石青斑、石绿斑、朱砂斑、猪肝色、铜绿色、茶叶末色、翡翠绿、蟹壳青及鳝鱼黄等。这些生动的色泽柔和温润,宝色内涵,珠光外显。从中可以领略清代宫廷铜器的精美考究,以及古意盎然的韵味。

Lot 615

清乾隆 铜嵌银丝仿古铜器牺尊

尺寸:31.5cm. high

来源:日本山中商会旧藏

记录:北京保利,2008年5月31日,文馨阁集珍,编号2331

参阅:《古色—十六至十八世纪艺术的仿古风》,台北故宫博物院,2003年,页187,图III-56

说明:牺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的纯色牲,牲就是牛,因而也可称为纯色牛;尊,同『樽』,是古代盛酒的礼器。所以牺尊就是『刻为牺牛之形,用以为尊』的酒器。《周礼》将牺尊、象尊、着尊、壶尊、太尊、山尊定为六尊,其中牺尊也称献尊,是礼祀天地之物,常与象尊同用。

周犧尊

明清之际,仿古摹古之风盛行,仿古之器应运而生,寄托着古人怀古的理想。清乾隆帝好古,不仅编订《西清古鉴》诸书,还命造办处仿商周青铜器制作仿古器物,此尊即为一例。拍品造型仿周牺尊而制,参见《钦定四库全书—子—西清古鉴》卷九,页52。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清乾隆时期掐丝珐琅牺尊[参见《古色—十六至十八世纪艺术的仿古风》,页187,图III-56],形制气韵与拍品相似,古朴典雅,气韵生动,映射出乾隆朝青铜工艺的独特魅力。

清乾隆掐丝珐琅犧尊(台北故宫博物馆藏)

此尊精铜为材,体型硕,入手沉重。牺首正视前方,双耳直立,双目炯炯有神,身躯丰满坚实,四肢粗壮,强健有力。牺身驮负『觥』形尊与中空的樨腹相连。牺脸、颈及身体均镶嵌金银丝花纹为饰,金银丝线镶嵌完美,填划曲线自然生动,技巧高超精湛,磋磨光滑平润。全器皮色细腻如蒸栗,包浆温润,造型源自经典,生动逼真,稳重中又添活泼之气,为清乾隆时期仿制青铜器之上乘佳作,不可多得。配有清代红木座及日本旧包装。

END

标签:青铜器 清乾隆 台北故宫博物院 商周 牺尊



IT百科:

linux只读文件怎么拷贝 越南电信的路由器怎么设置 怎么上交换机网络


网者头条:

申通无偿快递为什么 韵达快递改地址为什么还收钱 钓鱼方子有什么用 比赛蛙泳怎么起步视频教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