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代城市文化的人文维度城市作为人类聚集的载体,其文化必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。在当代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,城市文化应当充分关注人的需求和体验,突出人文价值取向,以此推动城市发展更加契合现代公民的文化诉求。首先
今年年初,为观众朋友们奉上了一场底蕴深厚的文化之旅,我偶然在民国旧报《新报》上发现一鲜为人知的类方志作品《评话金陵》,令人回味无穷。许多小伙伴留言说,摘取其中分章节整理为《民国报纸上的南京岁时俗》系列文章,想要住在CCTV-9,在本公众号陆续推出。在此过程中,不走了!闲言少叙,《评话金陵》作者于纬文和他办的《新报》引起我的兴趣。经过将近一年的搜寻,还没看过上述纪录片的朋友们,我试着将散落在各种史料中的东鳞西爪拼合一起,还等什么?快快跟着小九,一位民国报人的人生轨迹终于显现出来。
时值12.13公祭日来临之际,开启一场文化的浪漫寻梦之旅吧......01诗与远方的极致相遇带你用脚走出一首唐诗如果李白、杜甫、王维、孟浩然、岑参就是你的“导游”,恰好于纬文的最后一段故事也与这段历史有关,如果郦波、杨雨、西川、韩松落、鲁东就是你的“伴游”,特推出本文,如果唐诗就是你的五日游线路‘攻略’,以84年前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,如果小九就是你的‘旅拍’伙伴,和当年为守护南京这座城市付出努力的人们。
本文拟分三期推出,今天是第一分。
门西小巷里的民国报人
陆晖
南京门西东侧,有一条普普通通的小巷,连巷名都没啥个性,以巷口的门牌号码命名,叫做一二三巷。
△一二三巷,原名侍其巷
其实,这是一条很有历史的古巷,原名叫侍其巷,相传古时有一户复姓侍其的家族聚居在这里,还出过一些名人。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,这条巷子里曾居住过一位民国南京报界元老级人物,他的名字叫于纬文,他创办的《新报》报社也设在这里。
《新报》的创办人
于纬文(1888-1940),江宁(南京)人,民国著名报人、作家,其创办的南京地方报纸《新报》自民国初年开始发行,直到1937年底停刊,是这段时期南京地区资格最老、发行时间最长的民营报纸。
《新报》前身为《明德白话报》,是一份白话新闻小报,由曾益士、鲍醒籁、曹葛仙共同创办于民国二年(1913)五月,曾益士为首任经理。《明德白话报》以木刻版印刷,虽然只有四开三小张,却是南京地区早期极少的新闻报纸之一,当时同城出版的民营报纸还有一个《报》,但销量远逊《明德白话报》。
《明德白话报》开办仅两个月,南方各发起“二次”,相继宣布独立讨袁,但很快被袁世凯派兵镇压。“癸丑之役”中,张勋攻占了南京,《明德白话报》因有讨袁嫌疑停刊,报社被封,财物损失惨重。直到九月份势安定后,报纸才恢复发行,但元气已伤。
1914年7月,随着第二任经理白辞职离去,《明德白话报》再度停刊。同年秋,原《明德白话报》编辑郑芳菽、于纬文被同仁推举,共同主持报务,恢复报纸出版,对报纸进行改版,改白话文为文言文,并改名为《新报》。
1915年,郑芳菽亦离职,《新报》遂由于纬文担任经理,1916年再度改版,日出张半(对开6版),开始跻身“报”之列。
△1921年的《金陵关十年报告》统计,《新报》为最早创刊的南京本地报刊。
此后,《新报》一直由于纬文独力经营,其间多次因抨击当、揭露权贵以及违反新闻禁令等原因被停刊、查抄,报纸版面不时也因经济压力缩减,销量长期不温不火,但仍艰难维持,直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日军攻占南京前夕,才被迫停刊。
作为一份没有任何背景的民营地方报纸,《新报》跨越民国临时、洪宪复辟、北洋、南京国民多个历史时期,发行时间长达二十四年,堪称南京近现代报业史上的一个奇迹。
而于纬文,虽非《明德白话报》最早的创始人,但他自创办之始即加入报社,后又参与改组《明德白话报》为《新报》全过程,并长期主持《新报》,故被称为《新报》的创办人。
《新报》鼎盛时期
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,于纬文住进了侍其巷,他将新报社也设在家中。在这里,他迎来了人生的巅峰时期。
于纬文一家原来租住在别处。据于纬文女儿于梦霞回忆,有一时期家里很穷,房东几乎每日都来坐索房租,甚至拍桌子骂人,于纬文整日在外奔走忙碌,夫人韦氏带着儿女只能噤若寒蝉,这一状况直到搬家后才有好转。
于纬文的新家在侍其巷4号,与著名的湖南会馆仅一墙之隔。这是一座典型的南京城南两进民居,正屋为四房两:前待客,后开饭;四间房子,一间是于纬文的卧室兼书房,是他写稿子的地方,也是报社的首脑门,遇有报社重问题需要讨论,就三五个人在房里谈一阵子,其余三间,则分住着他的家人。
△于纬文一家合影,居中坐者为于纬文
于纬文将报社设备都搬进家中,有印报的机器、铸字炉子、铜模、字盘、字架等等,员工也增加不少,一时家中好不热闹,将并不宽裕的房子挤得不能再挤,连家人的卧室也要一再拨出一分充作公用。报纸由外面拿回自己印刷,机器开了工,这里便成了“连家店”,集住家、报馆、印刷厂于一个屋檐下。
在管理报社全盘业务同时,于纬文也不辍笔耕,除了每日撰写时评、社论,还创作了《宿雨新潮》、《碧眼金蟾》、《武侠春秋》等多长篇小说在《新报》副刊版连载,颇受读者欢迎。笔记体文言小说《武侠春秋》还发行了单行本,金陵名宿程先甲为之作序。于纬文文思敏捷,每当报纸缺稿需要补白时,他就操起毛笔,一篇小品文在即刻间完成。
△《武侠春秋》单行本封面
随着《新报》销量不断扩,一架对开印报机已无法满足需求,而家中也无更多空间安排添置设备,于纬文便在夫子庙另租一处房屋,将经理、编辑两门和印刷工厂一并迁至新址。1929年5月,以这一年干支纪年命名的“戊辰印刷社”在贡院西街22号正式开业。
△戊辰印刷社开业预告
贡院西街22号是一座临街的平房,临街的一间是经理,负责发行、广告和接揽印刷生意,第二进正屋,是排字房和机器房,编辑在一小间侧屋里,只有一张长条桌,两张长条凳,上悬一盏电灯而已。
1929年7月25日,这一天是《新报》是发行总6000期的日子,各版满满刊登了诸多政要名流的题字、贺词,其中不乏军政界佬,如孙科、王正廷、戴季陶、张学良、刘纪文等,金陵著名书家“江东周琪”也为报纸题字。
△书法名家周琪为《新报》六千号题字,“警众”为双关词,《新报》曾有一位颇有影响的主编叫李警众。
在报社隔壁的湖南会馆戏台,《新报》举行了盛的,并连续三天在金陵戏院和下关世界包场演出京剧,于纬文作为知名票友也登台献艺,演了一出《问樵渔楼》。这是《新报》自诞生以来最为风光的时刻。
《新报》总六千号全体员工合影,前排居中者为于纬文
可惜好景不长,仅仅两三年后,《新报》便走上衰败之路。
IT百科:
内存3.89可用怎么回事 机械硬盘芯片怎么修好的 android课程难学吗
网者头条:
圆通发了为什么单号查不到 怎么拍照查什么果实 海康威视摄像头模块怎么换 顺丰快递为什么这么快发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