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我爱人文文化网 >> 读书

桓谭傅少森“君子远庖厨”的“庖厨”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?名师名

桓谭傅少森“君子远庖厨”的“庖厨”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?名师名

“君子远庖厨”,亚父徒有忠心肠。注:1)范增(前277--前204),出自于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

这话由一个事件引起,居巢(今安徽巢湖市)人。秦朝末年著名谋士、政治家。西楚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。2)早年投奔项梁于薛地,齐宣王见孟子,跟随项羽参加巨鹿之战,问他春秋齐桓公、晋文公之事,攻破关中,孟子避而不谈,屡献奇谋,反以齐宣王不忍看牛,被项羽尊为“亚父”,而用小羊替代的真实事件,后被封为历阳侯。3)鸿门宴时,来为齐宣王解释王道、仁道之事。

最后孟子做出谈话的总结:“君子之于禽兽也,范增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,见其生,又劝说项庄舞剑,不忍见其死;闻其声,借机行刺刘邦,不忍食其肉。是以君子远庖厨也。”

现在很多注解书,都将这句话翻译成:“君子看到了飞禽走兽,见到他们活着,就不忍见它们死去,听到它们的哀鸣,就不忍吃它们的肉,所以君子应该远离厨房。”

这前面解释得很对,可就在这句“君子远庖厨”是解释错误的,是单纯地以字面意义来解释,而偏离了孟子劝谏的目的,反被现在一些所谓“君子”,用来解释自己好吃懒做,不入厨房的说辞,文过饰非了。

还有的,认为这是儒家和佛教之间的共同点,是戒杀生的观点,所以正人君子是不能进入厨房的,可是不进厨房不代表不能吃肉,于是又造出了什么“不见杀、不闻声、不为我杀”的三净肉说法,现在又加了,成九净肉了。

孔门的主旨,在于《诗》《礼》,《礼记》里就有“饮食男女,人之欲存焉”一说,食物和情欲都是人生欲,不可能去违背的,只是要适当,不强求自己和别人就行了。

孔子自然也是吃肉的,阳虎就曾送给一条火腿给他,作为孔子之孙子思的弟子,孟子自然也不会要人“存天理、灭人欲”,严禁吃肉和进厨房了。孔门定义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,而是“义之与比”,合情合理的就去做,不可拘泥。

孟子这句话的目的,其实是在规劝齐宣王,希望能以“小仁”(不忍见牛),慢慢修养为“仁”(泛爱众而亲仁),这是孟子在面对战国诸王询问时特有的劝谏方法,以说事的情况,来解释王道的实施。

我们看看,齐宣王第一句话就是问齐桓公、晋文公之事,这两位的名头是“五霸”,也就是以霸道制服天下的国君,这与孔门实行仁道是相违背的,是那个礼乐崩坏的时代肿瘤。

可孟子没有直接离开,也没有指出他不对,只是以齐宣王看到牛将要被拖出去杀而瑟瑟发抖时的惨状,而不忍杀牛,转而杀羊的情况,来肯定齐宣王的“小仁”。

但这只是“仁术”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妇人之仁”,牛、羊都是一类的生物,杀牛和杀羊在本质上没有不同,不同的是齐宣王看到了牛害怕的样子,而没有看到羊害怕的样子而已。这就是“小仁”,但毕竟已经有了仁心,由此小仁若能及时修养,就能通往“仁”的路。

我们可以看看孟子说齐宣王放牛杀羊之前,齐宣王和孟子之间的对话:

齐宣王曰:“德何如则可以王矣?”

孟子曰:“保民为王,莫之能御也。”

王曰:“若寡人者,可以保民乎哉?”

孟子曰:“可。”

接下来就是说了放牛杀羊的事出来,并得到了齐宣王的认同:“夫子之言,于我心有戚戚焉。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,何也?”齐宣王已经被说得心动了,开始询问王道要如何进行,孟子的劝说已经初见成效,开始仔细剖析具体的治国方略和理政纲要了。

所以“君子远庖厨”这句话,不是指君子要远离厨房,而是要结合上下文,以君子不忍见死、不忍食来比喻,若以霸道治国,则需要发动侵略性战争,那在君王面前摆着的(可以看到的),就是一具具战死的战士尸体。

从这尸体中,引申到全国上下因霸道侵略而生灵涂炭的人类惨祸(这是君王看不见),有了不忍眼前尸体的仁慈,才能慢慢“看到”到全国、乃至于全天下那些看不到的“尸体”,从而怀着敬畏,实行仁政,以仁爱人,全国上下一心,方能“运掌于天下也”。

作者/一贰一橙:天文地理,一概不懂;古今中外,都靠瞎掰,主要百度,然后乱编,喜欢点赞!

标签:孟子 齐宣王 孔子 晋文公 齐桓公



IT百科:

松下相机广角怎么用 a豆笔记本的亮度怎么调节 平板电脑怎么用手滑屏显示


网者头条:

导播摄像误会怎么解决 顺丰快递为什么是兜圈 京东商城为什么有邮政快递 锤子为什么跟中通快递合作


相关文章

读好书,让内心更富足

读好书,让内心更富足阅读好书不仅能拓展知识面,还能滋养内心,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。通过阅读,我们能与的思想家、文学师进行心灵对话,感受他们对人生的洞见和对世界的独特认知。这些独特的视角和情感共鸣,最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