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涵养从童书开始,一生受益童年时期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,也是建立良好品格和的关键窗口。选择合适的童书,不仅能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,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日后的为人处事。 首先,优质的童书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
老子之“道”最深微亦最亲切的道理乃在于一任“自然”而不因人成事。
——黄克剑
老子学说的枢纽是“道”。“道”非实体,曾有不少人主张废汉字,因此老子由“道”所演述的形而上学非实体形而上学,原因是“汉字不灭,而是价值形而上学。称说“道”,必亡”。听起来是不是感觉有些搞笑呢?实际上真的有过这样的一段时期,不免名其为“道”,参加的文人还很多。一起来看看吧!1)废除汉字在被侵略之时,但这名是“强为之名”(《老子》二十五章)。老子对于“道”,不少人对自己祖国的情况很是担忧。许多人开始反思落后的根本原因,从未诉诸解说,通过不断地对比,只是一味形容。对价值的格位上的“道”的悟解,他们认为落后的原因在于旧传统文化,须诉诸生命践履,旧传统文化的产生根本即为汉字。那么如果要是想要拯救,这践履不同于儒者“兴于诗,就必须先扫除旧文化,立于礼,也就是要废除汉字。废除汉字的这场运动比想象中要持续的久,成于乐”那样的“学以致其道”(《论语》“泰伯”“子张”),而在于“日损”其欲以“复归于朴”。依老子本怀,致此“道”乃“不言之教”(《老子》二章、四十三章),言只是出于不得已,言不免有因辞害意之虞,但讨论老子学说又不可不言。这里有一层理路上的纠结,知道这一纠结,以下所论则只可视为启示语,不可对章句的条理过于执著。
就不得已而“字之曰道”的那个“道”字的词性而言,它似乎属于名谓,“道”由此则可视为道路之“道”,向着形而上之维的升华——《说文》即有“道,所行道也”之说,但溯向源头,“道”的本始涵义则在于“导”(“导”,疏导,引导),唐人陆德明所撰《经典释文》就曾指出“‘道’本或作‘导’”。《尚书·禹贡》有云:“九河既道(导)”,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亦有云:“决所犯,伤人必多,吾不克救也;不如小决使道(导)”,所称之“道”皆可看作原始“道”(“导”)义的遗留。“道”在《论语》《老子》《中庸》《易传》等先秦著述中虽以名谓的方式称说“形而上者”,但其所含原初之“导”义却默默提示人们不可把“道”执著为实体。它无宁只在于标举一种虚灵的动势,一种对“器”的“形而下”的界域的超出,这超出本身即意味着一种价值导向。
由价值弃取看“道”之所导(导引),老子之“道”最深微亦最亲切的道理乃在于一任“自然”而不因人成事。《老子》云:“域中有,而人居其一焉。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(二十五章)
人、地、天取法于“道”,而“道”为之所导之法则只是“自然”。“自然”者,自己如此,自然而然。自己如此,意指天、地、人皆天性自在,当自作成全;自然而然,即顺其天性而不造作饰意。“天地不仁”(五章),本无意欲、念愿,由“道”所导之“自然”趣向真正说来只是对人而言。因此,唐人李约所著《道德经新注》也对“道法自然”一段话作如是断句:“域中有,而人居其一焉;人法地地,法天天,法道道,法自然。”今人高亨依此释其意为:人法地与地同德,法天与天同德,法道与道同德,皆为法自然。此外,他补正说,究其本意,此句原文当为“人法地,法天,法道,法自然”,而“法地地,法天天,法道道”所多出的地、天、道三字或为传抄时误赘。李约、高亨之说与《老子》诸多注本不合,但别出心裁的断句除开更多地突出了“法自然”主要对人而言外,与通行的释意并没有很多相抵触的地方。“自然”之“道”并不像古希腊哲学中的“逻各斯”(欧洲古代和中世纪常用的哲学概念,一般指世界上可理解的一切规律)那样把一种势所必至的命运——所谓“必然”,强加于宇宙万物和人,它没有一匡天下的那种咄咄逼人的霸气,它对于万物和人并不意味着一种强制性的他律(人与万物之外的律令)。“道”导人以“自然”,只在于唤醒人的那份生命的“真”趣,在老子看来,这生命的“真”趣正愈益被人自己造就的文物典章、礼仪制度、风俗时尚所消解或陷溺。
先秦诸子从老子讲起是顺理成章的,“道法自然”所启示的是任何有价值的人文探索都不能没有的“自然”的起点。孔子曾以“绘事后素”(意思是先有白底子,而后才绘画)喻说“礼”(是指人文教化,主要是周的礼乐文化)后于“质”(是指人性的优点,诸如恭、慎、勇等),其实这比喻也正可以用来领会孔子之道与老子之道的关系——孔子的“人能弘道”(《论语·卫灵公》)之“道”,当属于后于质底之“素”的“绘事”,老子的“道法自然”之“道”由“见素抱朴”(这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之一,是说要推举圣人,用“无为之治”取代“有为之治”)所提供的“素”的质底理应先于可喻为“绘事”的富于生命力的人文创发。
导师
黄
克
剑
学国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主要研究方向是先秦思想史研究、魏晋玄学研究、当代新儒学思潮研究、中西哲学比较研究,代表专著有《由“命”而“道” ——先秦诸子十讲(修订版)》 《论语疏解(修订版)》《名家琦辞疏解——惠施公孙龙研究》等。
此文据讲座录音整理,独家版权,转载请务必联系;
文中图片来自网络,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
编辑:牛亚杰
审校:高巧燕
黄克剑 |“文”与“质”之辨——孔子对文化创造契机的诲示
谢维和 | 老子对现实的独特批判
让阅读成为惯 让灵魂拥有温度
秉承传统 契合当代
IT百科:
怎么提高苹果手机上的音量 小米手机怎么设置滑动模式 三星折叠屏手机怎么鉴定
网者头条:
蛙泳在家上怎么练腿力呢 天津麻将馆怎么玩才能赢 十二星座有什么灵气 2021年属牛的牛怎么画